昔日長沙縣高考理科狀元、清華大學高材生如今屈居長沙馬王堆陶瓷市場成為一名普通保安畢業17年沒參加過同學會,在旁人看來有些不能理解的22年跌宕人生軌跡,在張曉勇看來是這麼的普通。
  清華,這所在莘莘學子心中夢想校園,卻只能代表著張曉勇的過去,同樣“1991年長沙縣高考狀元”對於張曉勇來說也是過去的一頁。畢業只是代表過去,過去優良的成績只是說明他適合讀書,但不能保證他是不是適合整個社會的生存及發展。反觀中國過去二十多年各地文理科狀元,真正在自己所從事的崗位上有所建樹的只是少數,曾有人統計在這些狀元中大多數還是選擇了平凡的生活碌碌而過。這讓人不得不把矛頭指向中國現有的教育體制,“唯分是命”的教育價值觀到底給接受義務教育的學生帶來了什麼?書讀的好真的可以代表社會能力強嗎?
  其實答案很明顯,是我們太高估了分數能夠帶來的參考價值。現有的教育制度最擅長製造一個個高分低能的讀書機器。回歸昔日高材生今日保安哥張曉勇的故事,他選擇保安事業並不是外因導致,而是他經歷了廣州白領的工作不順,選擇回鄉盡孝。張曉勇在接受訪問時表明夢想就像那隻被母親摔碎的碗,“我不是賈誼梁鴻般懷才不遇,只是當夢想與現實發生激烈碰撞時,選擇安於現狀。”相對於比那些惋惜譏諷一下子就直指教育制度的評論,更使我們對他有決心做如此決定心生敬佩。清華畢業難道一定要在高職在高位麽?這種定式價值觀才讓人更加懷疑是否現階段教育帶給人的普世價值觀就是學歷至上。
  自己的選擇,無需理會別人言語。不僅是張曉勇,之前爆出的北大賣豬哥陳生和陸步軒也曾在名噪一時,如今這二人開屠夫學校賣豬肉,一年可賺6億。賣豬,保安,這些可能擺不上臺面的職業或許並不契合現今價值觀,但是老古話說得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陳生、陸步軒賣豬賣成了億萬富翁,張曉勇選擇中國傳統盡孝道做保安,誰又能隨隨便便否定他人的人生呢?
  網絡上的評論呈現惋惜一片倒的局勢這點更加令我們反思,我們一邊抨擊著教育體制僵化,卻時時在想著怎麼讓孩子“多上幾個補習班”“多請幾個家教”拼命擠上211、985等名校。教育體制還是任何局勢都不可能在一時間改變,一則新聞帶給人們的思考也不過三天,需要我們進行改觀的第一步就是轉變現有觀點:文憑、分數並不難代表全部,清華的高材生可以當保安,職校的學生也可以通過努力實現光輝的人生價值,若下次爆出此等新聞,各位看官也不必驚訝。
  文/董穎  (原標題:清華學子僅月薪兩千當保安令社會很難堪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wlutjjflvy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